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
11月14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一行到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农场,调研我省南繁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 调研过程中,汪学军详细询问了我省南繁基地建设和发展历史、现状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1月16日,省委书记韩俊在金寨县青山镇尧塘村随机走访,并与群众热情攀谈,面对面了解乡村振兴情况,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题。 金寨县是省委书记韩俊的乡村振兴联系点。11月16日,省委组成2个专项小
眼下又到了吃甘蔗的好时节。“我家的甘蔗皮薄、汁满、清甜。开园后,每天来采摘的人很多,最多时一天能卖到300多根。”近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兑井村洪安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洪安告诉记者,为让甘蔗不断拔高生
11月15日,记者走进全椒县西王镇华光家庭农场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颗颗果实犹如“小灯笼”挂在藤蔓上,长势喜人。 “每亩可产2500公斤火龙果,按照现在的行情,我9个大棚的收益可达40万
宽阔整洁的村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一栋栋草莓大棚绵延不断……近日,记者走进长丰县罗塘乡庄岗村,一幅产业旺、生态美、乡风淳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以前的沙土路变成了硬化路,每天有专人
11月7日,在枞阳县汤沟镇肇丰村一片稻田里,数台搂草机、打捆机等联合作业,水稻秸秆被压缩、打包成秸秆包,然后送往附近的秸秆收储企业,最终被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实现了“身价倍增”。 “我们组织了
11月6日,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主题基金之一的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暨安徽省乡村振兴)主题母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功备案,备案编码:SACT26,基金规模83.4亿元人民币。母基金由国元股权(
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计划到2027年,全省肉牛养殖规模力争在300万头以
11月13日, 全省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暨机采棉示范观摩培训会在安庆市望江县召开。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赫璞峰,省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泽福,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吴建勇,望江县委书
11月9日-11日,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交流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活动总结交流了“十四五”以来秸秆综合利用做法经验,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任务安排。 活动指出,秸秆综合
11月3日,天长市举办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颁证暨抵押贷款意向签约仪式,现场向6家农业主体颁发了《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证》。建设银行天长支行与6家农业经营主体现场签订贷款意向协议,签
11月15日下午,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会见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党委书记、行长王才先一行,双方就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进行了座谈交流。 王才先
“最初一公里”是农产品流通的起点,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重点。今年以来,望江县加快打造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为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打下坚实基础。
11月11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安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春秋
为期两天的2023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上,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等集中亮相,展示了国内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的最新成果。 本台记者郑志 本届博览会吸引了
11月10日,我省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为全省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精华,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
近年来,郎溪县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乡村价值,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传统文化、功能定位等实际,打造“一村一景、一
11月10日下午,2023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期间,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联盟要素供需对接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
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的农机合作社收割机正在田间地头帮农户收割水稻。岳 阳 摄 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90后”新农人程国松正在驾驶开沟机为油菜种植做准备。 岳 阳 摄 六安市裕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