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对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
记者日前从2023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的高品质减脂黄瓜新品种“中农脆玉3号”实现品种转让。作为我国首个功能性黄瓜新品种,签约销售代理权转让金额突破1000万元。
(记者 张辉) 17日,全国农技中心复函,同意在福州市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这是全国种子双交会首次在我省举办。
鹭江之滨、贺兰东麓,相隔千里,却同气连枝、风雨同舟。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战略决策。27年来,闽宁两省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创造了东西部协作的
日前,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苹果产业报告》,显示中国苹果产量仍然位居世界第一,2021-2022产季苹果年产量达4597.3万吨,占比为56.4%。 《报告》显示,2021-2
日前,在于家务回族乡集体林场,一条条绿色丝带绵延在田垄上,一排排秧苗翠绿果实丰满的萝卜亟待采收。在萝卜等经济作物成熟的季节,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垄边,记者看到林场的工作人员正手脚麻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密云,物产丰饶优质,但受制于交通物流、市场信息不畅等因素,销路欠佳。如何为优质农产品打开销路,带动农民增收?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接连走访调研,将推动农业电商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教育的
张先生是昌平区崔村镇真顺村一家苹果合作社的负责人。11月7日,张先生拨通12345市民热线反映苹果滞销的难题。 据张先生说,今年村里的苹果迎来了丰收,每亩地的产量有近4000斤,如果销售顺利,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又是一年丰收季。在城市副中心,丰收喜庆中浓浓的科技味儿扑面而来:经过脱毒组培的幼苗让丰收丰产不再是难题,航天育种技术帮助农民打造更多“优等生”,特殊营养液助力工
上世纪80年代,密云溪翁庄镇金叵罗村有10个生产队。如今“生产队”已成历史,可村里却多了个崭新的“11队”——队员是来村创业的49名“新村民”。 开民宿、种花园、经营农场、做农业教育……他们盘活
近日,北京市延庆区举办冬季会奖(会展及奖励旅游)资源推介会,发布“2023年冬季会奖旅游促消费奖励活动”和“2023年延庆区‘引客入延住游延庆’奖励活动”两项政策。据悉,延庆设置500万元奖励资金
自市区一路向东南,快要接近市界,就到了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村。曾经,村里百余户人家靠着种植萝卜谋生。三年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在村里建立了科技小院,带来了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村集体的年收
在今年汛期中因大石河河水漫堤受灾的房山区窦店村十二农场,如今已经种上了将近400亩冬小麦,预计明年6月收获时,亩产可达1200斤。目前,房山区已完成冬小麦播种5万亩,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明年6月底前
露营地环境优美。 孩子们对农作物产生浓厚兴趣。 深秋,潞城大地一派丰收盛景。 秋收是金色的,稻田翻滚金色波浪、金黄的玉米个个沉甸甸缀在杆上、金色的巨型南瓜引人注目; 秋收是绿色的,翠绿的生
区委农工委、区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开展系列安全生产检查、农机安全专项治理、危旧设施农业改造等多种措施,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 专题部署压责任 近日,区委
蓝蓝的天、呼呼的风,门头沟深山区的冬日,就是这样。从市区驱车近三个小时,经过曲折的盘山路,终于抵达清水镇下清水村。7月31日的暴雨和山洪让这个小村遭遇重创。几个月过去了,乡亲们的生活恢复得怎么样?
近日,设施果类蔬菜机械化移栽作业大比武在北京平谷举办,本次大比武活动由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北京市平谷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和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现场分别进行了设施果类蔬菜机械化
又是一年取暖季。屋外,村容优美,寒风阵阵;屋内,窗明几净,暖意洋洋。这是小雪节气前,笔者在门头沟区斋堂镇桑峪村里的亲身体验。今年,北京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已进行到第10个年头,乡村的取暖方
进入11月中旬,本市种植的贝贝南瓜进入收获时节。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余亩,通过应用多种新技术,产量提升25%,口感也更为粉糯甘甜。 在顺义区地源
立冬已过,传统的秋收早已结束,但在张山营镇姚家营村北京奇拓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草药则迎来大丰收,一派药田飘香农人忙的喜人景象。 北京奇拓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苍术、紫苏、黄芩等中草药,面积达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