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阐明了二氧化碳作为关键化学信号调控棉铃虫产卵行为的分子和神经机制,揭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可能对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高产育种创新团队系统解析了SWEET糖转运蛋白在绿色植物中的起源、进化过程及功能分化,明确该蛋白的进化轨迹及功能多样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
7月1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与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常务秘书罗家良在京共同主持召开中国—新加坡农业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 张治礼回顾了中新双方在农业合作机制建设、经贸投资、科技交流等领域取得
为推动新修订种子质量和检验国家标准在我省落地实施,确保我省种子机构和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新修订标准的技术内容,7月14日,省种子站在成都举办了两期种子质量和检验国家标准宣贯培训班,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功能因子利用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黄麻纳米纤维素通过调节“菌群-甘油磷酸代谢网络”缓解微塑料等环境污染物诱导产生的损伤。该研究为植物源纳米纤维素作为消减环境污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柳城县农业农村局迅速响应上级部署,扎实开展农村改厕情况摸排工作,以务实行动推动惠民工程落地见效。 工作启动后,柳城县立即召开部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风险预警与防控团队探讨了芽囊原虫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多重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上。 芽囊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科研团队揭示了土壤生物电子传递对稻田中汞转化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甲基汞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设施植物环境工程创新团队发现,利用墙体复合相变材料可对室内太阳光进行光热解耦,为优化温室光热环控提供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能源(Energy)》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创新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阿维菌素,有望拓展阿维菌素绿色制造新模式及其农业应用场景范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资源技术(Biore
为促进四川省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兽药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强化院企协作、科研成果转化,7月3日-5日,由省兽药监察所会同省动物保健品协会带队,省内20家优质企业负责人主动参加,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安排部署,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7月2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省委第二督导组启动下沉一线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出一个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关键基因TaPPR13,阐明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调控小麦光合作用和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小
7月1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王建球走访慰问厅系统“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生活困难老党员,送去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并致以节日问候。 在老党员奚密娜家中,王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次揭示分子伴侣基因BnaC01.CCT8调控油菜产量的分子机制,发掘出优异等位基因,为油菜高产分子育种提供了全新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
6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表彰2023—2024年度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第四指导组组长车俊、副组长郝平到会指导。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阐明了蚜虫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通道感知哺乳动物呼出的热气流、从而实现高效逃逸行为的分子机制,为理解昆虫对环境温度的
6月25日,农业农村厅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省委农办主任,厅党组书记、厅长蒋刚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前,厅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学习主题认真开展自学,撰写心得体会。会上,集中学习了《八项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构建了一种高活性固定化酶催化剂,实现了食品特征风味酯的绿色高效制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农业与食品化学(Journal of A
6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加快奶业纾困持续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座谈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信心、